【科普】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发布日期:2022-04-14 来源:原创 阅读:5901
图片
,时长02:22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超出了人体的代谢能力,引起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巩膜及其他脏器黄染,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其中生理性基本可自行消退,病理性则需要根据不同病情给予不同治疗。

图片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1、生理性黄疸
特点:①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一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②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③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umol/L(5mg/dl ),或每小时<0.85umol/L(0.5mg/dl)。
 图片
2、病理性黄疸
特点:①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205.2-256.5umol/L(12~ 15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85umol/L( 5mg/dl);③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34umol/L( 2mg/dl)。
 
引起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有:
①感染性: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及其他感染
②非感染性病因: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胆道闭锁
母乳性黄疸(4~5天出现,2~3周达高峰)
遗传性疾病(G6PD缺陷在我国南方多见)
药物性黄疸
图片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护理
1.找出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治疗基础疾病。
2. 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给予蓝光疗法;(目前临床治疗轻症黄疸最常用的方法),早期喂养,诱导正常菌群的建立,减少肠肛循环,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肠壁对胆红素的再吸收。
3. 保护患儿肝脏,不用对肝脏有损害及可能引起溶血、黄疸的药物。
4.控制感染、注意保暖、供给营养、及时纠正酸中毒和缺氧。
5.适当用酶诱导剂、输血浆和白蛋白,降低游离胆红素。
6、换血疗法。(主要针对新生儿溶血病)
 
健康宣教
1、使家长了解病情,取得家长的配合;若为母乳性黄疸,嘱可继续母乳喂养,如吃母乳后仍出现黄疸,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正常母乳喂养。若黄疸严重,患儿一般情况差,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若为红细胞G6PD缺陷者,需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患儿衣物保管时勿放樟脑丸,并注意药物的选用,以免诱发溶血。发生胆红素脑病者,注意后遗症的出现,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
 
2、蓝光治疗的注意事项
光疗前为患儿佩戴遮光眼罩,避免光疗对患儿视网膜产生毒性作用。
光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的全身情况,有无抽搐、呼吸暂停等现象的发生:观察患儿的皮肤情况,如出现大面积的光疗皮疹或青铜症,应通知医生考虑暂停光疗。
光疗分解物经肠道排出时刺激肠壁引起肠道蠕动增加,因此光疗患儿大便次数增加,大便颜色加深,应做好患儿臀部护理。预防红臀的发生。



图片
新生儿科住院部:曲靖市妇幼保健院南苑妇产楼四楼
新生儿科门诊:曲靖市妇幼保健院南苑门诊楼二楼三单元

服务电话:
0874-3362762(医生站)
0874-3362518(护士站)
24小时转接诊急救专线:18287400206(只收取救护车出车成本,不收取额外任何费用)

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24小时为您的宝宝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