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新生儿黄疸(二)
发布日期:2021-07-16 来源:原创 阅读:6712

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1.在生后2~3天起出现并逐渐加深,在第4~6天为高峰,第2周开始黄疸逐渐减轻。
2.黄疸有一定限度,其颜色不会呈金黄色。黄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无明显的黄疸。若抽血测定胆红素,足月儿在黄疸高峰期不超过12毫克/分升,早产儿不超过15毫克/分升。
3.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第2周末基本上消退,早产儿黄疸一般在第3周内消退。
4.小儿体温正常,食欲好,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1.黄疸出现过早:足月儿在生后24小时以内,早产儿在48小时以内出现黄疸;.黄疸进展快,即在一天内加深很多;


2.黄疸程度较重:血清胆红素超过同日龄正常儿平均值,或每日上升超过85.5μmol/L(5mg/dl);
3.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以上,早产儿超过3周)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
4.黄疸伴有其它临床症状。


  相对生理性黄疸而言,病理性黄疸是指血清胆红素水平增高或胆红素增高性质的改变,某些增高属于生理性黄疸的延续或加深,而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寻找引起增高的原因。目前国际上已不再强调确定新生儿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更重视确定黄疸的干预值。且新生儿出生后胆红素水平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胆红素增高的生理范围也应随日龄而异,除了个体差异外,还与种族地区、遗传、喂养方式等有关。
  因此,不能仅凭胆红素指标来界定生理性或病理性黄疸,必须结合胎龄、日龄(或小时龄)以及是否存在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等综合判断,进行个体化的分析和监测。最实用的办法是确定黄疸的干预值,而不是确定黄疸为生理性还是病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