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眼底检查
发布日期:2023-11-10 来源:原创 阅读:1309

 妊娠期是育龄妇女从受精停经到娩出胎儿的一个时间跨度,是一个胎儿汲取母体营养和母体进行适应性改变的过程。妊娠期间,母亲全身的各个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将在激素变化下做出暂时性的高负荷代谢应激反应,从而导致全身动脉血管会发生改变,并且可能在全身各个体统中引起病变。视觉系统也是一样,尤其当中晚期雌激素水平明显增高、胶原蛋白含水量增高,可出现眼部局部解剖、角膜敏感度、眼压等改变。

      视网膜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微小血管的组织,对上述变化非常敏感,所以孕产妇在妊娠过程中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的概率明显升高。这些疾病是基于特殊的时期而发生的生理改变,具有时限性,在仅有功能改变而没有形成器质性损害时,可能在产后存在自然消退的过程,但也可发生永久性视觉障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妊娠期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视网膜血管病变损害的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反映全身其他重要器官功能损害的严重性,应当积极干预。

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视网膜病变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产科常见的病症,通常发生在孕20周后,以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临床特征,严重者发生抽搐或昏迷,危及母子生命。我国发病率约为9.4%~10.4%。主要分为5类: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子痫前期剂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累及结膜、脉络膜、视神经和视皮质,但以视网膜及其血管受累最为常见。据文献报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伴眼底改变的发生率为53%~86%,其中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和狭窄为36%~67.3,视网膜病变占6.5%~29.7.随诊病情的进展,子痫前期-子痫中眼底改变的发生率可高达100%,视网膜脱离率为2%。患者视功能可受到影响,表现为视力障碍、黑矇、幻视、盲点、复视、色觉异常和同侧偏盲。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眼底改变可分为三期:动脉痉挛期、硬化期、视网膜病变期,也有患者不经过硬化期直接进入视网膜病变期。视网膜动脉痉挛是最早、最常见的眼底表现,其血管狭窄的程度较原发性高血压更为显著,大多两周后进入硬化期,也有可能数周、数月后发生,出现多发性出血点、水肿、棉絮斑、视盘水肿,严重者出现视网膜脱离,亦提示可能进入子痫前期——子痫。

该病的诊断和分期主要依靠妊娠期血压增高、视力改变,并结合眼底检查。

二、其他妊娠相关视网膜病变的疾病

(一)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

该病是脉络膜毛细血管渗出物积聚在视网膜和色素上皮之间引起的,激发视网膜脱离,造成视觉敏感度降低、视物变形等症状,妊娠是该病发病的易感因素。

(二)血管闭塞性疾病

妊娠期凝血水平及活性均增高,且因运动量减少血流缓慢,为血栓高危人群。与非妊娠期相比,妊娠期脑梗死风险增高13倍,其中视网膜及脉络膜血管闭塞风险随之增高。

(三)近视

近视是最常见的危害视觉健康的疾病,尤其是高度近视,容易出现眼底病理改变如黄斑变形、青光眼、视网膜水肿、出血、严重者视网膜脱离。研究认为,妊娠期孕妇心血管系统发生生理改变,会加重高度近视脉络膜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当产后子宫血流减少、眼部循环血量的增加能损害眼底新生血管。

(四)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该病是与持续性高血糖及其他与糖尿病联系的状态(如高血压)相关的一种慢性、进行性、潜在危害视力的视网膜微血管疾病。在糖尿病人群中,影响病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为病程和血糖控制水平,高血压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而需要更加注意的是,妊娠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发生快速的进展。

三、如何及时发现疾病

床旁直接或间接眼底镜简单、方便、有效,但由于受到眼底镜检查的一些局限性,有些病变不容易发现,而眼底照相是一种简单、直观、无创、并且资料容易储存易经行前后参照的检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无论视力有无改变均应通过眼底镜或眼底照相、OCT或眼部B超等方法对视网膜脉络膜进行检查,对慢性高血压患者应在早期进行眼底照相一边后期动态观察,以便及时针对疾病进行处理,改善母儿结局,避免永久性视力损害。而既往有糖尿病病史及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的孕产妇,亦应当更加密切地对自己的眼底情况进行监测,及时预防和控制眼底病变的发展。可见妊娠期间合理、定期地进行眼底检查,是对眼底损害及时发现、干预,从而避免造成永久性视力损害的一种直接、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