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寄生虫——粪类圆线虫
发布日期:2023-08-28 来源:原创 阅读:2361

什么?又双叒叕检出寄生虫之粪类圆线虫

寥廓检验科 寥廓检验 2023-05-12 08:10 发表于云南

近期,我科室寄生虫检出率挺不错呀!半个月已经检出两次,这不,昨天又看见同事在科室群里分享检出了粪类圆线虫,那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粪类圆线虫吧!

粪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stercoralis )是一种兼性寄生虫。生活史复杂,包括自生世代和寄生世代。在寄生世代中,成虫主要在宿主(如人、狗、猫、狐狸等)小肠内寄生,幼虫可侵入肺、脑、肝、肾等组织器官,引起粪类圆线虫病(trongyloidiasis)。

      【案例经过】  

患者,女,59岁,因“夜间阵发性意识丧失,大声喊叫1年余”,拟诊“脑供血不足”收治我院寥廓中医科,临床表现主要为:夜间阵发性意识丧失,大声喊叫,尤以夜间刚入睡后明显,伴有心慌,偶伴头晕头昏不适,右侧膝关节疼痛不适,活动后明显,大便干结,小便正常。在当地第一人民医院行睡眠呼吸监测提示:符合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阻塞型为主,中度。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我院大便常规提示检出粪类圆线虫。

                                                                                        【粪类圆线虫形态】

1.自生世代   雌虫长为1.0-1.7mm,宽0.05-0.075mm,尾端尖细, 生殖系统为双管型。成熟成虫子宫内有呈单行排列的各发育期虫卵,阴门位于体腹面中部略后。雄虫长约0.7-1.0mm,宽0.04-0.05mm,尾端向腹面卷曲,具2根交合刺。
2.寄生世代  雄虫短小,长约0.7mm,宽0.04~0.06mm。雌虫长约2.2mm,宽0.04~0.06mm,虫体半透明,体表具细横纹,,尾尖细,末端略呈锥形,口腔短,咽管细长,约为体长的1/3~2/5。生殖器官为双管型,子宫前后排列,各含虫卵8-12个,单行排列。阴门位于距尾端1/3处的腹面。虫卵形似钩虫卵,但较小,部分卵内含胚幼。杆状蚴头端钝圆,尾部尖细,长约0.2-0.45mm,具双球型咽管。丝状蚴即感染期幼虫,虫体细长,长约0.6-0.7mm,咽管约为体长的1/2,尾端分叉,生殖原基位于虫体后部。粪类圆线虫的丝状蚴与钩虫和东方毛圆线虫的幼虫极为相似,应注意鉴别。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别眨眼,下面一起目睹一下它的真容吧!

                                                                                                         高倍镜下的形态

图片

                                                                                          【临床表现】

人体感染粪类圆线虫后可表现出三类病型:第一类由于有效的免疫应答,轻度感染可被清除无临床症状出现;第二类持续存在的慢性感染;第三类为散播性超度感染,幼虫可进入脑、肝、肺  、肾等器官,导致弥漫性组织损伤,甚至严重衰竭而死亡,多见于长期激素治疗、免疫抑制或艾滋病病人等。

1.1 皮肤:丝状蚴侵入皮肤时,可引起局部皮肤瘙痒、刺痛,出现皮疹、荨麻疹,抓破后可致继发性感染。有报道感染粪类圆线虫后出现过敏性紫癜、其主要表现为双下肢大小不等的紫癜,有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贫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束臂试验阳性等,血小板及凝血机制正常,粪便发现粪类圆线虫杆状蚴。粪类圆线虫感染在我国一些地区约占10%,因此,该虫所致疾病和其引起的过敏性紫癜,在临床上不可忽视。

1.2 肺部:当蚴虫移行至肺、支气管时,可引起肺泡出血、细支气管炎性侵润,通常表现为过敏性支气管炎、小叶性肺炎或哮喘,临床上常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多痰、咯血、气促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X线呈局限性阴影。当病人表现为左上肺空洞,临床症状无特异,嗜酸性粒细胞不高时,很难与肺结核相鉴别,诊断较为困难,痰检找粪类圆线虫是确诊依据。

1.3 消化道:大多数本病患者是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主要成虫及蚴虫不断在肠壁粘膜进出,故可引起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胃纳不佳、腹泻便秘等症状。若寄生于胆道或肝内,则可引起肝肿大、右上腹痛、发热等类似胆道感染表现。粪类圆线虫病肠道损害重型表现为水肿性肠炎、黏膜水肿、增厚、皱襞减少、大量蛋白性粘液渗出致低蛋白血症,病变可波及胃,主要表现为恶心、腹痛等。还有相关报道粪类圆线虫感染可引起肥厚性幽门狭窄。也有报道杆状蚴从小肠胆胰管开口进入胰管内粘膜表面,引起胰管狭窄,导致胰管梗阻,胰液排泌障碍引起胰腺炎。

1.4 弥漫性粪类圆线虫病:为肠粪类圆线虫病导致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发生于免疫抑制病人,有显著的死亡率。

1.5 其他:粪类圆线虫病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无发热、腰痛、血尿等,经抗菌治疗无效。本虫还有可引起颅脑感染的相关报道,其主要引起颅内高压症状,在脑脊液中可检出粪类圆线虫丝状蚴。

                                                                                                  【实验室检查】

1、病原学检查

(1)直接镜检法:在粪便标本中可查到杆状蚴,腹泻病人的黄便中可查到虫卵。连续粪检或用甲醛溶液乙醚浓集法可提高检出率。

(2)成虫检查法:从十二指肠引流、细线胶囊法或内镜检查收集的十二指肠液中可查到虫体,是一种非常灵敏、快速的诊断方法。

2、血液检查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和比值可升高,但在重症和免疫缺陷病人可不升高。

3、免疫学检查皮试法及 ELISA、免疫荧光法检测粪类圆线虫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


     【治疗】

1、伊维菌素(每天一次,连续 1-2 天)是治疗粪类圆线虫病首选药物,另外还可选择阿苯达唑(每天两次,连续7天)。对于过度感染综合征和播散性类圆线虫病,给予伊维菌素直到痰和粪便无幼虫2周。如果免疫系统受损,可能需要长时间服用药物。

2.重度感染的患者易合并革兰阴性菌败血症,可予广谱抗菌药物治疗。

【预防】


注意环境卫生的改善及粪便垃圾的处理,不用新鲜粪便作施肥;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皮肤接触可能受污染的土壤,在流行地区接触土壤时要穿胶鞋等。


参考文献:

[1] 贺联印,许炽熛.热带医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16-719.

[2] 人体寄生虫学人卫8版

                                                                           撰稿:李晶晶     审核:彭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