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英雄---放射科医师:一个不为人熟知的群体
发布日期:2021-07-30 来源:原创 阅读:6617

幕后英雄---放射科医师:一个不为人熟知的群体

在现代医院建设中,放射科作为医院重要科室,是一个集检查、诊断、治疗于一体的科室,临床各科许多疾病都须通过放射科医师明确诊断或辅助诊断。
   然而放射科医师是一个不为人熟知的群体,常常被人们称为“拍片子的”。很多患者和家属熟悉接诊他们的内外科医师,却对为自己疾病做出正确诊断的放射科医师一无所知。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进步,进入上世纪70年代以后,CT、MRI等大型放射诊断设备的出现,使放射科医师有了自己的“诊断利器”,对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大大提高,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师的认可,在临床诊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今放射科影像检查诊断可以说是临床医师的“眼睛”,是临床治疗和手术离不开的“路标”。几乎每个疾病的最终诊断都需要影像检查的帮助。放射科的称呼也由原来医院的“辅助科室”变为现在的“医学技术科室”。

这种情况下也对放射科医师自身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全面掌握临床知识,特别是解剖结构,要达到外科医师的水平,还要熟悉诊断设备的各种技术。为适应这种要求,全国各大医学院校大多设有医学影像专业,专门培养放射科医师,同时也有很多内外科临床科室医师加入到放射科的队伍里。目前在三甲医院中,大部分放射科医师拥有本科以上学历。而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三甲医院中,大部分放射科医师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在医院里,放射科不再是一个低学历科室,相反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优秀医师愿意来放射科工作,在放射科,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年轻医师发展空间巨大。
  那么放射科医师每天都在做什么呢?这要从患者来放射科说起。以做CT检查为例,患者到医院的放射科CT室做完检查,会产生大量的图像数据,信息丰富,有的患者腹部CT检查图像可多达近千幅。这些数据经网络传输到医师工作站,放射科医师在显示器上一张一张的观察图像,必要时还要对图像进行后处理,从这些黑白的图像中,放射科医师找出蛛丝马迹,寻找危害人体健康的病灶和元凶。而最终的影像报告也不仅是一位放射科医师完成的,为保证影像报告的准确性,从影像学检查到完整的影像学诊断报告,要经过住院医生的初步诊断和高年资医生的审核把关。

虽然患者拿到手里是几张片子和一张报告纸,但其中凝聚着放射科医师大量辛勤的工作。由于影像检查的对临床诊断的重要意义,几乎每位患者来医院就诊均会接受影像检查,所以放射科医师的工作量很大,大医院的放射科医师每天都要阅读上百位患者图像。他们眼前的黑白影像世界直接决定着临床决策,决定着患者喜与忧,甚至是生和死,肩上的责任让他们在工作中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与差错。一幅图像接一幅图像地阅读,简单病例的几分钟能搞定,复杂的要花半个小时以上,疑难病例还需要向临床医师及患者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病情,提请全科会诊。所以当您罹患的疾病得到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时,除了感谢临床医生的精湛医术外,也不要忽视背后放射科医师的辛勤工作。

现在放射科医师依靠自身对于影像检查的天然优势,可以直接走进临床,在门诊、病房面对患者和家属,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影像检查手段,提高检查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影像检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也可以直接向患者解读影像报告,指导患者下一步临床就诊,减少患者就医的盲目性以及临床医师对于影像报告的误读。
放射科医师就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作用不可忽视!

影像学检查是白衣战士的“千里眼”和“侦察兵”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做了X线检查后,医生又让做CT或磁共振。为什么要做这些检查?它们有什么区别?
  影像学检查如同战场上的“侦察兵”和“千里眼”,能快速发现病变的具体部位、大小、数量和性质,指导医生制定治疗措施。

X线摄影利用X线的穿透效应显示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发现病变,它经济方便,能及时准确地判断外伤后的骨折、关节脱位、肺内的炎症和肿瘤、急腹症中的穿孔和肠梗阻等。但它属于二维成像,影响因素多,对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有时发现不了病变或诊断不清楚。

CT是通过计算机辅助的断层扫描和图像的后处理技术,它属于三维断层图像,能更清晰准确地显示肺内几毫米的早期微小肺癌、内脏损伤后的出血等病变,尤其是适用于急诊和危急重症患者的检查。这两种检查都存在着X射线的辐射,但是一个人一年检查一两次是不会产生严重副作用的,而备孕期的妇女、怀孕早期的孕妇、婴幼儿检查要慎重。

MRI成像不同于前两种技术,它是利用磁场作用于人体本身固有的氢质子产生物理现象成像,没有X线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能通过代谢水平,水分子微观运动的变化精确反映超急性期脑缺血性病变、早期炎症性病变等。临床医师选择检查时会遵循着先简单、经济,再到复杂的路径,为了更清楚地评估病变的性质、程度,常需要几种影像检查相结合。